今天是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

专注 专业 专心 全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

发布时间:2015-08-10 12:49:04 阅读次数:

 

专注 专业 专心 全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

——在2015年度上半年经营工作会议上的发言

朱仁平

 

在生机盎然的八月,我们开这样一次企业转型升级的会议,意义非凡。2015年,是我院实行团队经营承包制的经营改革之年,也是我们可能并入集团公司真正开始企业化运行的关键之年。2015年,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,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年,是国企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。在内外环境产生巨大变化之际,我们需深思熟虑,进一步明晰建材院发展的新引擎、新动力,进一步夯实建材院转型的基石。

下面就我院上半年经营情况和下一步发展谈几点看法。

一、201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

纵观上半年业务发展,可以用缓中趋稳、稳中向好、形势逼人、支撑不足十六个字来形容。

1.水泥检测等各业务缓中趋稳

水泥部上半年收入97.87万元,共计检验样品404组,对93家企业进行了水泥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检查。装饰站及先科公司总收入143.45万元,亏损40多万元, 2014年上半年已签订检测合同5项,合同面积70万平方米,正在履行的检测合同面积约300万平方米。

生产力中心共申报项目1项,实施9项,其中验收4项、年度检查5项,并完成6项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工作。 工研中心完成了2015年科技攻关项目——“新型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开发”的后续申报、合同提交及请款等工作,获得财政拨款10万元。“新型环保大棚骨架的生产和推广”及“建筑垃圾再生预制构件组合装配式建筑研究与应用”两个项目获得2015年省科技厅重大专项,目前处在合同审核阶段,项目总金额大约为80余万元。

2. 设计和监理等公司管理稳中向好

2015年,工程设计、工程监理、项目管理与咨询服务、工程造价咨询等业务受经济景气度影响,业务收入未有较多提升。但设计公司、监理公司按市场化运营手段,积极开拓市场,向市场要信心,向管理要效率,经营稳中向好。其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机制、项目规范化管理制度等值得全院各部门推广。

3.各业务可持续发展形势逼人

科研中心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技术服务在经济结构调整中,机遇和挑战并存,形势逼人。今年项目申报量很少,原因之一是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越来越严格,项目资金主要以后补助和股权投入为主。检测任务大部分是政府下达的检测计划,不确定性大;先科公司没有结构检测资质,很多项目是通过外委完成,导致在支付完外委费后利润所剩无几;装饰站的资质为授权,受众多不可控因素影响,业务利润不高。

4.机制和人才支撑不足

建材院目前的经营方式还带有计划经济的惯有思路,机制过于僵化,政策依赖性过强,市场化程度较低,经营手段、项目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。如科技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部分资金使用不规范,未单独建账;项目参与部门缺乏有效协调沟通,有些项目不能按时间节点结题;院财务与各部门财务“两张皮”等一系列问题。团队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实现破题,还拿不出典型案例。挑大梁的专家不够,领军人物或者团队正在形成中。

二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

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,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的推进,随着我省经济转型升级,建材院也处在战略转型的重要机遇期。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。

1.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科技创新

目前,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进行中,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、分工更复杂、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。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,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。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常态,在这个新常态中,科技创新的分量将越来越重。今年3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的《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 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》提出,要“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,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,提升劳动、信息、知识、技术、管理、资本的效率和效益,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、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、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、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对接”。这“四个对接”对我们科研院所来说是重大机遇,不仅促进研究开发、技术转移、检验检测认证、科技咨询等主业务发展,也有可能催生创业孵化、知识产权和科技金融等新业态。对我们这样一家传统的老科研院所来说,怎么抓住机遇,怎么促进创新?

建材院有三十多年的历史,是探索和求发展的历程,但为什么没走出困境呢?有制度的、人的、技术的、主客观的、观念的等诸多因素。在这诸多制约因素中,我个人认为观念的因素至关重要。没有正确的观念,就没有正确的行为。正确的观念来自于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。纵观建材院发展历史,也不乏转型升级、强强联合等做大做强机会,由于少了正确的观念和充足的准备,机会在我们面前擦肩而过。结果是人才流失、体制僵化、价值观不一致,缺少了创新的基石。建材院的现实倒逼我们向创新要红利、要出路。我对创新的理解是:创新不是颠覆原有的经营模式、管理机制,不是否定原有的业务基础。一切改革开放和管理改进都可以说是某种创新。创新要循序渐进,首先是有想变化的思想,有新的观念和变的动力;其次是微创新,在业务价值链的各个节点,找到能提升利润的改变点,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,找到节省成本的途径,通过“互联网+”开源节流;再次才是在某一市场领域,创造新的商业模式。

这一次,我们的机遇来自于“深化转制科研院所改革”,我们的挑战来自于观念和行动力。

2.科研院所改革进入“深水区”

今年,我国国企改革进入“深水区”,科研院所正在“推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的转制科研院所深化市场化改革,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或整体上市,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,推进产业技术联盟建设。”这一轮的改革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,以改革改制之名谋个人之利的想法行不通了。以往的国企改革存在一些问题,对资产和资金疏于管理,国有财产成为被少数人瓜分的“唐僧肉”,招标等制度没有严格执行,有人借重组改制之机浑水摸鱼,捞取个人利益。这一轮的改革在于营造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,人才、资本、技术、知识自由流动,企业、科研院所协同创新。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、处置和收益权,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,在转制科研院所引入社会资本等政策举措,对我们来说都是机会。前提是我们需要有观念的准备和行动的准备。

我个人认为行动的准备来自三方面:一是观念上的改变和接受,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,用改革倒逼合作、促进可持续发展。二是业务战略上的准备。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,要做什么,怎么做,做多久,也就是要确定战略路线图。三是要有要素的准备。包括人才、组织结构、管理制度、企业文化等。建材院发展这么多年,有很多经营经验,积累了很多管理制度,这些也是我们的科研成果,首先要把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。

3. 信息技术等带来价值链重塑

不可否认,接下来的若干年将是“互联网+”的时代。当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“制定‘互联网+’行动计划,推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时,只是把它作为一新概念,没有把它和我们所处行业深入关联。但在和不同行业企业的交流中,发现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竞争模式,企业竞争“产品竞争”、“单一要素竞争”向“平台竞争”、“生态竞争”转变。在平台竞争阶段,比拼的是企业之间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孵育能力。那对建材院来说,“互联网+”到底意味着什么?是重构行业,从根本上改变业务模式和流程,还是形成新的商业模式?或者仅仅是互联网化的尝试,有网站、微信等信息平台?

在此提几个抛砖引玉的思考方向:一是如何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和项目管理,使用仿真模拟,三维描述、大数据等信息工具?二是如何建立建材行业“互联网+技术服务”的平台?我们缺人才,可否请大量的专业技术从业者进入我们的平台?类似专车改变出租车行业一样。三是如何用信息化技术改善我们的六大类业务?改善的空间有多大?需要哪些条件?

三、以专注、专业、专心,全力促进企业转型

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讲话中要求,“保持战略定力,增强发展自信”。这很符合我们目前的实际,这是我们适应和把握经济新常态、走出发展新路的重要思想前提和精神保障。在企业发展环境、任务和要求都发生新变化的情形下,我院如何走出发展新路?我从专注、专业、专心这“三专”谈几点务实的思路。

1.专注于核心领域,明晰变中突破的业务战略路线图

有资质的、有历史经营积累的、有专业技术支撑的业务领域是我们的根本,是我们最熟悉的领域,是我院的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厚积薄发的自留地。在这些自留地上,每个业务部门要有清晰的战略,要有格局,专业布局。格局包括胸怀、眼界、视野,我们要认清自己,如果你的视野不够,可找比你视野更高的。突破不了这点,企业就很难做。其次是布局。布局得好,经济再不景气,企业会好起来。核心业务的布局要基于建材院的优势和市场需求。在市场需求方面,科技创新正在从以大学、科研院所主导的先科研后产业化的“科技成果转化”模式转向企业主导的“全产业链技术创新”模式,在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上,要找准我们院的技术服务节点。最后,我们根据业务战略路线进行扶持。如对质检资质业务院里将加大力度整合装饰站、先科公司、水泥站,以便于资质管理和业务开展。同时对质检资质升级扩项进行必要的投入。前期扩项费用需院里投入,后期由资质使用部门共同负责资质的维护。

2.以专业取胜市场,搭建借脑借船的合作网络

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,唯有核心能力能建立企业竞争优势。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能力。建材院所有的业务领域为技术服务业,不能像制造业一样靠规模取胜,也不能像传统服务业一样靠服务体验取胜。我们的核心能力是专业能力,包括专业人才、专业技术、专业服务模式、专业资质等。我们要向专业要红利,为拥有专业能力的业务领域和商业模式加快成长打开更大空间,推进这些业务破茧成蝶,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大展身手。

由于我们专业人才匮乏,在引进、培养上欠账,在科研项目上,要不不做,要不借脑。人是第一要素,要把所有的精英吸纳进来。借脑不仅仅是借“人脑”,还要借“机脑”。在大数据时代,信息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为方便,我们可以更为有效地使用已有的科研成果,使用别人已经采集的数据。我们要对科技档案进行收集、归类、分析,建立可溯源的科技成果库。其次,我们要借船出海,借用更好的资质,更好的合作单位,更优质的资源。这也是一种“搭便车”,人家有车,有各类好车,我们自己造车来不及,养车成本高,那就学会“搭便车”,建立一个可共享资源的平台。第三,我们要主动寻求和企业合作,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中有建材院的位置。对于合作网络的建设,我们将给予一定的激励。

3.专心做好本职工作,形成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对接的机制

习总书记说,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。保持定力,增强信心,我们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,催生稳增长调结构的动力,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,抓住机遇,克服困难,拓展新的发展空间。

我们建材院的信心来自哪儿?来自专业和专心,来自专心做好一件事形成的合力。我们不随波逐流,不随着社会的浮夸风找不着北。如果心态不稳,定力不足,我们就会自乱阵脚。在促进员工“专心”上,我们重点从两条路径推进,一是强化考核和激励机制,不断强化“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”的价值取向。我院将对现有人员进行考核,将职称晋升和考取资格证书纳入年度考核计划,对完成计划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奖励,对未完成计划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。二是进一步完善团队承包责任制。团队承包责任制是我院转型升级的主要业务战略。由于推动之时对战略路线图解释得不是很清晰,导致大家对承包周期、设备投入、管理模式有一些顾虑和想法,这很正常。任何一项制度和一个经营模式的形成,都有一个周期,都要经过实践检验,有一个变化的过程,我们不轻易去评判一个制度的好坏。从建筑行业的标杆企业来看,无论是内部承包还是外部承包,都不乏成功经验,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点。希望在此战略的实施过程中,变中求新、变中求进、变中突破,走出一条发展新路。

在改革活力释放过程中,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破茧而出,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蓄积力量。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,增强发展自信,专注核心业务领域,构建专业能力体系,专心本职工作,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,通过转型开创新未来。